“一切失望都源于过高的期望。”这是他在阿拉斯加会晤两周前说过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时,美俄双方恐怕还没有见面的打算。美方还在信誓旦旦地鼓吹着最后期限,如果俄罗斯不能在8月8号前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就会遭遇美方进一步制裁。这是多么异想天开的事情,如同那个要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的承诺。果然,所谓的最后期限并没有等来制裁,而是美俄元首要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的消息。
8月15号,会晤如约而至。地点就在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的中间位置。从莫斯科到俄罗斯东北部的马加丹,他坐了8个小时飞机,再从马加丹到阿拉斯加,他又飞了4个小时。东道主在停机坪上为他铺开了红毯,当他与对方并肩行走在红毯上,机场上空却响起了战斗机的轰鸣。他和对方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一架B-2战略轰炸机带着4架F-35战斗机呼啸而过鑫月配,这些战机都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为对抗苏联而研发的。有人说,这是一种武力展示;也有人说,这是美方给予的高规格欢迎。无论是威胁还是礼节,他都没有露出讶异的神色。如同对待这一次会晤,能谈就谈,谈不拢也无所谓。俄方从不对美俄会谈预设任何结果,他们只是坚定自身立场。
10年来首次踏上美国领土,这片1867年曾被沙俄以低廉的价格卖给美国的广阔土地,后来被发现藏有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石油与黄金,更成为冷战期间美国直指莫斯科的导弹基地。但在冷战之前,这里也曾是美苏并肩战斗的见证。二战期间,正是在阿拉斯加建立的空中走廊,为苏联提供了军用飞机和其他装备,美苏两国飞行员不计生死,奋勇向前,他们对抗的敌人正是当时的日本。在8·15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他又重提了那段历史,并且前往当地的苏联飞行员墓为烈士献花。他希望借此提醒美方,两国不仅是邻居,而且也曾有过共同杀敌的历史。
然而,20多年来与历任美国总统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希望过后往往就是更大的失望。从克林顿到小布什,一直到现在的这一位,他和5位美国总统来来回回举行过20多次峰会,也曾峰回路转,也曾曙光乍现,但到头来又是新一轮的死循环。结构性的矛盾让两个大国的关系不可能因为一场领导人会晤而迅速改善。他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目标和诉求存在明显分歧,他们对于未来世界秩序的看法也大相径庭。他们的国民经济并不互为补充,反而在多个领域存在相互竞争。这就是他不敢对双边关系寄予过高期望的根本原因。
阿拉斯加的会晤在全球瞩目下落下帷幕,当对方模棱两可地说出那句“或许我们很快会再次见面”,他则是毫不含糊地用英语回应:“下一次,在莫斯科!”
就像歌里唱的:不管过去让我失望多彻底鑫月配,这一次别叫我空欢喜!
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