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最近火了!全国各地11位有名的小学校长组团来参观牛千万,个个都对这所学校的“博雅”文化竖大拇指。到底啥让这所学校这么出彩?咱们一起来看看!
这所小学最抓人眼球的,是他们的书法练习厅。学生课间拿着一块“金砖”就能练字,蘸点清水,写完一擦,又能再用。这“金砖”是苏州一所学校送的,环保又省钱,学生随手就能练,课间也不闲着。校长们看了都说,这招太聪明,既省成本又让书法融入日常。
学校还有条50米长的书法长廊,墙上挂满了学生和老师的书法作品。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样样都有牛千万,写得那叫一个漂亮!这长廊就像个展览馆,展示着学校的书法成果。学生路过就能看,慢慢地,书法就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不仅如此,学校还请了新疆书画院的专家来培训老师,计划整整教十年!这下,老师们的书法水平蹭蹭往上涨,教起学生来也更有底气。有了专业指导,学校的书法教育越来越有模有样,学生们写字越来越有范儿。
走进校史馆,校长们被一幅幅老照片吸引住了。照片里记录了学校从建校到现在的点点滴滴,数据也清清楚楚,展现了“博雅”文化的成长路。校长们边看边点头,觉得这学校底蕴深厚牛千万,文化建设真不是盖的。
再来到阅读长廊,书香味扑鼻而来。书架上摆满了各种适合孩子的书,整整齐齐。学生课间、午休都能来翻两页,读书成了日常习惯。一位校长忍不住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熏陶,孩子爱读书,校园才有灵魂!”
学校不光在书法和阅读上下功夫,课程也很有新意。他们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设计了不少有趣的课。比如,学生不只学课本知识,还有机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校长们看了课程表,觉得这学校真会玩,孩子学得开心,成长也更快。
座谈会上,校长们聊得热火朝天。北京师范大学的陈锁明教授说:“看到孩子课间读书的认真劲儿,还有‘金砖’上的笔迹,这就是‘博雅’文化的活教材!”他还建议学校继续专注育人,设计更多适合孩子的课程,把每一堂课都上出彩。
学校的硬件也在不断升级。新教室、新设备,样样齐全。苏惠书记说,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学校还特别注重老师培养,定期组织教研活动,让老师们互相学习,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这所小学的“博雅”文化,核心就是让学生全面成长。他们不只教孩子读书写字,还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书法、阅读、实践活动,这些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变得更自信。
全国的校长们来参观,不光是看热闹,更是来取经。他们回去后牛千万,也想在自己学校搞点新花样。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的做法,给了大家不少灵感。毕竟,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对吧?
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